發布時間:2019-07-11 18:23:51 信息來源: 發布作者:卡金網絡
還記得“食雜店”這個“村村可見”的商店嗎?對于70后、80后來說,“食雜店”應該是一個美好的回憶,如今,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,農村電商已經蔚然成風。在談到農村電商的美好未來時,那么,對于那些“食雜店”的小老板們,也來一次顛覆嗎?
十年前,電商還沒有成氣候的時候,“超市”作為新型的商業模式開始侵蝕農村市場,曾經筆者目睹一次這樣的盛況:一家農村超市開業,因為賣的便宜,而且還可以任意挑選,于是吸引了大量的鄉民,一時間顯得熱鬧非凡!
不過,時過境遷,曾經很“火爆”的超市,也許是電商的沖擊,或者是農村購買力有限,火爆一段時間之后,馬上重新歸于平靜,用門可羅雀形容有一些過分,但是其銷售量除了過年過節人流量大之外,其余的時間不過是油鹽米醋的消費!“農村超市”和以前的食雜店幾乎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。
那么,農村電商呢?目前農村電商有兩種模式,同樣以“食雜店”為參照物,一種是京東的推廣員模式,叫做“村淘合伙人”,簡單的培訓后,通過廣播或者其他方式,宣傳網購便宜,然后鼓勵鄉民購買,會網購的自己進行網購,不會網購的可以代購,便宜總是有參照物的,“食雜店”就成為眾矢之的,而事實上,真的便宜嗎?另一種方式是農村淘寶店的方式,在村中直接開設一個淘寶店,名字叫做“村點服務站”,然后鼓村民到淘寶購物,淘寶的價格,你懂得!無論哪種模式的電商,都是以“低價”為突破口。如果這種低價是真心便宜到時無可厚非,但是如果采取超市開業那種“雞蛋一斤2元錢”的促銷模式,早晚還得回歸到食雜店的模式。
和農村電商模式相反,在去年阿里巴巴雙十二促銷活動中,將重心從線上轉移到線下,各大知名的超市均有支付寶的影子,曾經水火不相容,甚至被電商搞得瀕臨倒閉的實體商店,為啥電商開始“反哺”呢?也許,在電商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的時候,終究要從無序競爭走向有序競爭中,和實體店的競爭固然依舊存在,但是融合在一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。
目前農村電商怎么玩?怎么健康的發展?很多專家的意見是農村物流不發達,制約的農村電商的發展,這也許不是問題,早在十年前,一些三四線城市的物流同樣也不是特別發達,而如今經常能看到騎著電動車送貨的快遞大哥。同時,郵政早就在各個村鎮設有郵局,在網絡購物沒有蔚然成風的時代,郵局也曾經繁榮過。精明的民營快遞公司并不是不把快遞輻射到鄉村,而根本原因是快遞量太少,根本不劃算!
農村電商和傳統商業的區別在于,一個是線上購買,線下體驗,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,可以通過支付數據對農村購買力有效的進行分析,另一個優勢在于農產品也可以參與電商中,就是通過電商渠道,讓鄉民進行“買賣”,不過,農村土特產想要賣出去,也并非一件簡單事情,土特產一般重量大,沒有品牌化,物流費用高,賣不出價錢,但是,如果不讓鄉民們在互聯網上獲得商機,那么“農村電商”依舊是原地踏步,或者只是一陣風吹過罷了!
真正的農村電商應該是對農村商業模式的繼承,而不是為了顛覆或者走低價路線,比如說,在傳統的“食雜店”里加上物流配送點,一個網線,一個電腦,這樣或許才算是一個進步吧!